一個“創新工作室”的匠心傳承
——吳興民創新工作室在巴拉水電站項目生根發芽

來源:五公司作者:張吉發 時間:2022-09-30 字體:[ ]

“搞了半輩子鋼筋加工,還是第一次在標準化鋼筋加工棚作業,之前在城市里見過,那時候就特別羨慕人家,不用風吹日曬的,現在我們也有了?!?/p>

說話的是吳興民,喜悅之情溢于言表。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社會發展得越來越好了,工地上的條件變得越來越完善了。

吳興民穿著工作服,戴著安全帽,看起來和普通工人沒有任何的區別,實際上,他是“成都工匠”“五局工匠”“先進勞動模范”,是五局鋼筋加工領域和技術創新方面大咖級別的人物,由他參與研制改進的低塌落度混凝土連續運輸系統、龍落尾大坡度變斷面液壓自行臺車等裝置,填補了多項國內技術空白,榮獲多項國家實用型專利。

吳興民創新工作室,是水電五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鍵核心技術必須牢牢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的指示批示精神,以巴拉水電站為依托,傳承白鶴灘水電站泄洪洞項目部工匠精神,扎實推進開展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五小創新”工作),進一步提升職工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重要載體。

目前,創新工作室圍繞巴拉水電站廠區樞紐工程中的重、難點施工項目,承擔技術攻關及人才培養等任務,積極開展施工課題研究,創新工藝、工法等,大力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和先進實用的科學理論,旨在解決現場施工過程中面臨的具體問題,推動企業技術進步,提高經濟效益,提供技術支撐?,F有核心成員32人,其中高級工程師1人,高級技師3人,主要成員均具有中級及以上職稱。

吳興民創新工作室在巴拉水電站傳承以來,項目黨支部堅持發揮政治引領作用,把黨建工作融入提質增效、技術攻堅、科研創新、人才培養等全過程,有效推動項目黨建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

與時俱進 推動鋼筋加工自動化

“時代在變,現在有很多好的新設備、新技術,運用到工程建設能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省時又省力?!眳桥d民這樣說道。

鋼筋加工廠建設前期,巴拉項目便主動邀請吳興民進行建設規劃指導??紤]到現場實際鋼筋加工需求,吳興民創新工作室積極借鑒龍溪口等先進項目鋼筋加工好的經驗做法,結合實際情況分析,及時同設備物資部商討,經過反復對比,大膽引進數控鋼筋切鋸套絲打磨生產線。該生產線可以對直徑50以內的鋼筋進行定長鋸切,具有鋸切尺寸精確、作業速度快、成品存儲靈活方便等特點,而且鋸切完成后的鋼筋可直接用于打磨、套絲。

實踐證明,吳興民創新工作室團隊的選擇是正確的,與傳統鋼筋加工相比較,數控鋼筋切鋸套絲打磨生產線以數控設備作業為主,工人輔助配合,勞作強度減少,人工成本降低。數控設備精確切割套絲,避免依靠人工經驗判斷,實現了標準化生產,工作效率明顯提高。

地下洞室頂拱襯砌鋼筋使用各種弧度的彎弧鋼筋比較多,創新工作室商討決定引進了多輪鋼筋彎弧機。該設備采用顯示屏數控化控制,一次可以在一根鋼筋中彎曲2到10種弧度,精準計米器配合伺服電機頂進,多個不同弧度的半徑自動調整,使用時只需提前設置好參數,輸入兩端或者多段不同半弧的弧長和彎曲半徑,具有操作簡單,工序智能化,效率高,弧度精度等特點。

“設備跟人一樣,你對他好,他就對你好”,吳興民時常告誡工人,必須在安裝、操作和維護保養等各方面盡職盡責。

項目鋼筋加工生產線和多輪鋼筋彎弧機全部安裝在鋼筋加工棚內,有限的場地必須合理利用,吳興民創新工作室團隊帶頭盡可能壓縮機械布置空間,將原材料堆放區、數控鋼筋切鋸套絲打磨生產線、多輪鋼筋彎弧機、成品堆放區合理規劃,在管控層面加強對鋼筋加工安裝過程管理及機械設備的使用狀態監督,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作業,在施工區域內取得良好的口碑,其他施工單位慕名而來參觀學習。

技術攻堅 解決重難點問題

“廠房巖錨梁因地質缺陷增加了扶壁墻的補強措施,我們已經定制的巖錨梁定型鋼模板如何進行改裝以滿足現場澆筑需求?”

“尾水洞碳質板巖洞段注漿吃漿量小,注漿固結難度大,有沒有好的解決辦法?”

諸如此類的問題經常在技術研討中提及,吳興民創新工作室匯聚了項目主要技術力量,黨支部成員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率先示范,組織作業隊伍技術人員參與技術研討,大家自發地匯聚在一起,討論研究現場遇到技術問題,這成為吳興民創新工作室的工作常態。

巴拉水電站地下廠房洞室群平行分布主副廠房、主變室和尾調室,還有母線洞、尾水管等穿越巖柱。各洞室交叉部位容易產生應力集中,在應力釋放重組過程中,易導致圍巖穩定性較差,且受地下廠房陡傾角、緩傾角裂隙發育,裂隙相互切割的影響,巖臺開挖難以成型,對后續巖錨梁混凝土澆筑造成不利影響。

吳興民創新工作室專門成立了廠房巖錨梁施工技術攻關小組,項目總工程師鄒興偉作為小組負責人,利用好公司優勢技術力量,

及時組織技術力量進行研討,對可能面臨的重、難點問題一一分析,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措施,把技術創新、技術先行落實到實處。

主廠房巖錨梁模板采用定制定型鋼模板,現場因地質原因導致巖臺結構超挖,采用增加扶壁墻的補強措施,新增加的扶壁墻侵占巖錨梁下拐點的澆筑區域,已加工完成的定型模板需要進行二次改造以滿足現場體型澆筑需求,同時扶壁墻與巖錨梁下部巖壁柱相互交錯影響。針對新出現的技術問題,吳興民創新工作室多次組織召開巖錨梁混凝土施工技術研討專題會,從技術規范、可行性、施工成本等方面討論,確定最優施工方案,指導現場做好混凝土澆筑的籌備工作。

為達到合同要求的巖錨梁混凝土的清水鏡面效果,吳興民創新工作室牽頭在拌合站進行了巖錨梁混凝土模擬澆筑工藝性試驗,對巖錨梁混凝土配合比進行試拌和論證,以取得最優的混凝土配合比;同時摸索檢驗混凝土入倉、振搗范圍及時間、溫度控制、混凝土養護等相關施工工藝,,及時開展試驗總結,通過試驗達到指導、改進后續巖壁吊車梁混凝土施工的作用。

薪火相傳 助力高質量發展

創新驅動的本質是人才驅動,人才是實現企業發展,贏得市場競爭主動權的戰略資源,習總書記曾多次強調“人才是第一資源”。項目黨支部在推進“雙引雙建雙提升”工作中強調要在建優隊伍上做示范,以吳興民創新工作室為重要媒介,強化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

吳興民創新工作室在巴拉項目傳承以后,迅速掀起一股學習工匠精神的熱潮,黨員干部帶頭,立足自身崗位,繼承和發揚吳興民技藝高超、愛專研、勤動手優良品格,吳興民創新工作室承擔了項目科研、解決工程建設中的重、難問題,助力項目高質量發展。

何永亮是吳興民創新工作室技術骨干,曾經也是吳興民的徒弟,他從吳興民身上學到了“真本事”。他在項目鋼筋加工方面獨擋一面,帶領鋼筋工們全心撲在工地上,在鋼筋加工方面精益求精,起早貪黑地為工程服務,按時按質地完成各項鋼筋加工任務,在技術創新方面發揮聰明才智,不斷攻堅克難。

何永亮不愛說話,在人們夸贊他鋼筋加工技術高超的時候,他往往尷尬又不失禮貌地笑一笑,最多說一句“師父教的好”。

創新工作室在技術攻堅、科研等方面積極發揮作用,結合工程實際,積極開展《高原區地下廠房洞室群智能自動化通風排煙系統研究》《高海拔地區大跨度、高邊墻地下洞室開挖支護關鍵施工技術研究》等科研課題,致力于以科研課題解決現場實際施工問題。

成立技術攻關技術小組,持續開展廠房巖錨梁施工技術攻關、尾水洞碳質板巖洞段開挖支護技術攻關,全力解決施工過程中現場面臨的具體技術難題,為巴拉地下廠房順利推進保駕護航。

聚是一團火 散是漫天星。在黨的引領下,吳興民創新工作室在推動研究、解決工程建設中的重、難問題,技術攻堅和人才培養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目前,吳興民創新工作室成員在工程建設各個領域“多點開花”,他們憑借高超技藝、愛專研、勤動手工匠精神,服務于工程建設的各個環節,他們堅信,做好平凡的崗位上的每一件小事,就一定會綻放出不平凡的光彩。






【打印】 【關閉】
瀏覽次數:
Produced By 大漢網絡 大漢版通發布系統 日日摸夜夜添夜夜添无码_欧美性大交片_欧美zozo牲交另类_久久亚洲国产精品五月天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