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公司巴塘項目技術人員研發的《一種錨索造孔降塵裝置》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授權。
水利水電工程建設過程中,常常會遇到大量的、復雜的巖體工程結構,如邊坡、地下洞室、路(壩)基、深基坑等。這部分巖土體的穩定性,對于結構建筑物的安全至關重要,因此,當巖土體結構穩定性不滿足要求,安全穩定性儲備不高的情況下,往往需要通過加固來提高穩定性。常用的加固方法主要有:支擋結構、錨桿、錨固洞等;在邊孔將主纜進行錨固時,要將主纜分為許多股鋼束分別錨于錨錠內,這些鋼束便稱之為錨索。
錨索是通過外端固定于坡面,另一端錨固在滑動面以內的穩定巖體中穿過邊坡滑動面的預應力鋼絞線,直接在滑面上產生抗滑阻力,增大抗滑摩擦阻力,使結構面處于壓緊狀態,以提高邊坡巖體的整體性,從而從根本上改善巖體的力學性能,有效地控制巖體的位移,促使其穩定,達到整治順層、滑坡及危巖、危石的目的。對于風動導軌式/履帶式錨固鉆機,在進行造孔過程中,由于設備造孔工藝原因,需不斷將孔內巖粉吹出孔外,造成施工現場粉塵過大,對環境有污染,同時對作業人員的健康造成威脅。
為解決上述問題,巴塘項目技術人員研發一種錨索造孔降塵裝置,該裝置通過在跟管的外壁套裝密封管形成密閉空間,并且在密封管靠近跟管的末端設置橡膠密封圈進一步加強密封效果,防止粉塵逸散;在密封管的上部設置進水口和第一霧化噴頭,通過第一霧化噴頭嗩出水霧吸附粉塵,從漏渣口排出起到降塵的作用;在漏渣口處設置出水管,在出水管的末端設置收集箱對廢水進行收集,首先可以集中廢水,避免環境污染,其次通過廢水的顏色以及渣料干化后的顏色初步判斷孔內巖層狀況,對打孔作業做出適當調整。該裝置成功解決在錨索造孔施工過程中,鉆機鉆孔產生的粉塵過大,污染環境危害作業人員安全的問題。
該專利科研工作依托于第三工程公司巴塘項目,近幾年來,公司加大對科研的投入力度,廣大技術人員從在建項目技術工作入手,積極開展核心技術專利挖掘工作,有效激發了一線員工參與科研創新工作的潛力,同時出臺并落實相應的獎勵制度,大大激發了技術人員申報技術成果的積極性,為企業開拓市場、高企認定、加計扣除等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打印】 【關閉】 |
瀏覽次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