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江濟淮是國務院批準的南水北調三條線路之一。這是一條跨越江淮分水嶺的人工“天河”,溝通長江、淮河兩大水系,一路向北潤澤皖北和豫東,將黃淮海平原沃野千里的夢想照進現實。2018年,水電五局中標江淮溝通段蜀山樞紐工程,從此拉開了水電五局在安徽省“一號工程”——引江濟淮上的治水序幕。
創新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工藝 啟動工程建設“加速鍵”
2019年蜀山泵站開始混凝土澆筑。但是項目混凝土施工量大,單倉最大混凝土澆筑量達3200方,大體積混凝土施工過程中,一次性混凝土澆注量大,工程結構復雜,施工措施控制難度大,溫度控制困難,極易產生各種混凝土結構裂縫,特別是進出水流道混凝土(整體澆筑)施工,質量、外觀、強度要求極高,輕者影響混凝土的耐久性,重者嚴重影響混凝土的力學性能,是工程的主要控制難點。除此之外工程時間緊、任務重,加上2019年是安徽罕見的干旱之年,最高氣溫達到42度,不管對工程還是項目員工而言都是極大挑戰。
“師傅,這還是我的第一個項目呢,第一次碰見單倉混凝土澆筑量如此大的,這么大的方量,那內部混凝土溫度怎么控制呢?”
“這個也正是我擔心的問題呢”
你一言我一語,初生毛犢不怕虎的新分大學生和久經戰場經驗豐富的五局水電人齊頭上陣,以老帶新,一場無硝煙的戰爭就此打響。
項目黨員科技攻關小組立下“軍令狀”,以“白天一支筆,晚上一盞燈”的奮斗精神,研究討論、晝夜鏖戰,全力確保技術工作更細致、更到位、更有效、更能為現場服務,通過反復摸索試錯,最終尋到了“解題”之法。一是通過midas fea水化熱分析計算,得出溫控參數,通過預埋溫控元件,通過溫度集成,通過傳輸系統采集數據,利用計算機集成分析,隨時監測大體積混凝土內部溫度;二是在所澆筑混凝土中預埋金屬薄壁管,根據澆筑砼溫度適時通水循環,帶走底板混凝土內部的部分熱量,控制混凝土內部溫升速率的大體積混凝土水熱化施工工藝,有效地解決大體積混凝土溫度裂縫防治的技術難題,確保了工程質量,順利實現了引江濟淮公司提出的“百年工程”質量目標,為由長江下游上段引水,向淮河中游地區補水提供了強有力的質量保障。
如今泵站底板、流道、墩墻大體積混凝土已全部施工完成。所有部位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質量均滿足設計及規范要求,驗收合格率100%,蜀山項目建設者積極應對科研難題,為證明了首件工程所采取的溫控防裂措施可行,完成了《水工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研究》科研課題,獲得公司科技進步獎3等獎,成功為工程建設按下“加速鍵”。
2019年8月22日泄水閘開始墊層砼澆筑;9月5日泄水閘底板鋼筋開始綁扎;10月15日安裝間底板混凝土開始澆筑,11月18日消力池擋墻開始澆筑,2020年12月25日提前5天完成7#和8#機組電機層混凝土澆筑,2021年4月29日蜀山泵站電機層全面封頂,10月4日安裝間全面封頂,2022年3月5日1#-8#機組主、副廠房已全面封頂,3月31日首臺機組定子成功吊裝,5月23日設備控制樓全面封頂,即整個工程房建部分全面封頂,6月18日首臺機組轉子吊裝成功,9月30日蜀山泵站順利實現試通水重大節點目標。
技術先行,創新驅動,打造“提質增效”新引擎
在江淮分水嶺不僅要克服高差,還廣泛分布了膨脹土、崩解巖等特殊巖土,也給我們水電五局的施工帶來的不小的挑戰。何為“膨脹土、崩解巖”?
膨脹土為一種高塑性粘土,一般承載力較高,具有吸水膨脹、失水收縮和反復脹縮變形、浸水承載力衰減、干縮裂隙發育等特性,性質極不穩定。崩解巖具有弱膨脹性,巖體卸荷膨脹、蒸發失水、貧水巖基遇水后崩解。在這樣的土壤中施工,如果處理不當,容易造成巖體裂隙開展、邊坡變形、滑坡垮塌,給泵站深基坑快速開挖帶來更大的施工技術考驗。工程剛開工就遇到了“攔路虎”,那么水電五局的建設隊伍是怎樣解決這個施工難題的呢?
為保障項目順利推進,水電五局蜀山項目部建設者們秉持著“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精神和“施工生產,技術先行”的工作方針,成立黨員科技攻關小組、黨員先鋒隊、青年突擊隊,在過程中攻難關、優工藝、勇創新。不同施工作業面具體技術難點均有差異,針對差異,五局建設者日夜鏖戰,經過對膨脹土反復嘗試,將膨脹土經過翻曬、碎土后加入4%的水泥進行拌制,把土的膨脹性降下來。再將完成混合的水泥改性土,均勻攤鋪到坡體表層,阻斷下層膨脹土與水和大氣的接觸,最終形成了結構穩固、不會影響水質的坡體,很好的解決了這樣膨脹土的問題,同時完成《大型渠道邊坡4%改性土換填施工技術研究》科研課題,如今這種施工方案已經廣泛的使用在蜀山泵站的建設當中。
除此之外,在渠道建基面施工中,引進主要用于道路養護翻修作業的銑刨機進行崩解巖基礎保護層開挖,利用無人機傾斜攝影測量技術,精準、高效控制崩解巖保護層開挖厚度,解決了崩解巖區域基礎預留保護層開挖施工效率低下、不平整度、超欠挖不易控制的問題。過程中完成了《膨脹土、崩解巖地區快速開挖深基坑施工技術開挖研究》科研課題,獲得公司科技進步獎3等獎,從混凝土投入中節約施工成本379.02萬元左右,有效的減少施工直接成本,同時也減少設備資源及材料投入,為公司市場開發作出鋪墊,為同類似工程提供參考。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水電五局蜀山項目建設者們積極開展科技攻關與QC小組創建工作,截止目前已立項《無人機傾斜攝影技術在水利工程土石方量計算中的研究》等科研課題11項,其中《水工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研究》、《膨脹土、崩解巖地區快速開挖深基坑施工技術開挖研究》等5項獲得公司科技進步獎3等獎?!痘炝鞅谜井愋弯撃A鞯阑炷烈淮纬尚褪┕すしā返入娊üし?項,《膨脹土、崩解巖渠道邊坡雨季快速開挖施工工法》等企業工法3項,《崩解巖保護層精準開挖施工工法》省部級工法1項。已開展的QC課題11項,其中5項獲得中國水利協會優秀QC成果一類成果獎,1項獲二類成果獎,4項獲安徽省質量協會優秀QC成果二等獎,1項獲四川省建設工程質量安全與監理協會優秀QC成果一等獎。正在開展的QC小組活動課題4項。
科技是強盛之基,創新是進步之魂。水電五局蜀山項目部建設者們1400多個日夜的鏖戰,科研、工法、QC、專利等亮點紛呈,助力長江水“爬坡”北上,促進今年內將實現長江和淮河“手牽手”。
【打印】 【關閉】 |
瀏覽次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