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由公司承建的龍溪口航電樞紐工程建設現場施工火熱,10月6日,隨著1號安裝間下游吊車柱最后一倉混凝土順利完成澆筑,標志著龍溪口航電樞紐工程安裝間及裝卸場主體結構施工全部完成。
龍溪口航電樞紐安裝間及裝卸場位于廠房左側,壩長85.4米,寬79.7米,基礎底板高程298.5米,構架柱設計高程347.4米,高48.9米。安裝間及裝卸場為定子、轉子組裝工位。為確保首臺機組如期發電,項目部在安裝間及裝卸場施工過程中,積極對標學習白鶴灘水電站等優質示范工程施工經驗,嚴格遵循“首件制”“清退制”“準入制”等管理制度,多次組織開展技術交底與混凝土專題培訓,細化質量控制措施,加強施工過程質量監督和檢查,做到“一倉一總結,一倉一提升”。澆筑前期,基于混凝土施工易出現蜂窩、麻面、漏漿等質量通病問題,項目部積極開展混凝土澆筑工藝試驗,從配合比、振搗參數、脫模劑類型、堵縫方式等多方面進行試驗,累計完成13個試驗塊,獲得施工參數100余種,最終確定了最優施工參數。圍繞底板及上部結構開挖、混凝土施工等內容,充分應用BIM技術建立底板大體積混凝土、止水等三維模型,模擬預演施工方案,實現道路、設備合理化、最優化布置,防止出現返工現象。以周、月為周期,動態分析展示施工進度,確??傮w進度可控。施工人員進場時,通過三維可視化交底,全過程精細化指導施工,提高現場施工質量。
此外,項目還通過開展“勞動競賽”“技能比武”“質量知識競賽”“我當一日質檢員”等各項活動,依托“黨員技術攻關小組、QC小組、“肖燦明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等多種載體,積極開展技術攻關活動。針對墩墻懸臂大模板安裝效率低等多個施工難題,聯合四川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等多個高校,從“人、機、料、法、環、測”六大方面進行分析研究,設計研發創造新型設備、裝置、系統,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質量,節約了施工成本,獲得多項省部級及以上科技成果。
下一步,龍溪口項目將著眼于廠房三期一枯圍堰填筑及管型座交面,充分調動全員力量,推動項目創新創效,確保首臺機組發電目標順利實現。
【打印】 【關閉】 |
瀏覽次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