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機場”下鋼龍來——寫在成都軌道交通19號線二期工程全線軌通之際

來源:二公司作者:馬強飛 攝影:馬強飛 時間:2022-10-11 字體:[ ]

9月30日,一條蜿蜒于城市地下、連接成都兩大機場的“鋼鐵長龍”隨著紅蓮站至天府商務區站區間最后一個鋼軌接頭焊接合龍,終于在地心深處躍然起舞。

隨著全線軌通,成都軌道交通19號線二期工程進入通車前的最后沖刺階段。通車運營后,這條智慧、科技、速度之軌必將滿載著成都市人民“貫通雙機場”的夢想,盾地通途,創造輝煌。

紅色密碼,點亮悠悠“隧月”

水電五局承建的成都軌道交通19號線軌道2工區全長38.2千米,包含道岔14組,線路起于怡心湖站(不含)止于合江站(預留),面臨著工期緊張、安全管理壓力大、技術要求高等多重困難。項目建設過程中靈活將黨建工作融入安全生產,成功打破了僵局。

在成都軌道交通19號線片區黨支部“雙引雙建雙提升”工作會議中,黨支部向軌道工區授予“軌道工區安全管理責任區”牌,并強調:“黨員積極發揮先鋒隊作用,團結一切力量,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確保國慶節前夕實現“長軌通”節點目標?!?/p>

在片區黨支部引導下,項目“聚焦發展困境、聚焦黨員自身特點”量身定制“黨員責任清單”,做到“黨員全覆蓋,區域全覆蓋,責任全覆蓋”。讓項目黨員“帶牌上崗”主動“亮身份、亮職責”建好“責任田”。在通過“日日通報、周周分析,壓實責任”,順利完成了軌通目標,并成功提出了多個國內首次的施工方案。通過黨員責任區的設立充分發揮黨員的示范作用,成功鍛造出了環境優、措施優、產值優的專業化軌道施工團隊形象。

國慶前夕的成都軌道交通19號線軌道2工區項目一片紅色景象,千千萬萬建設者立足崗位建功、以焊花為禮,在地心深處續寫著新的輝煌。

金秋、清晨,在興隆湖畔,五局建設者隆重舉行軌通儀式,高喊高喊:“喜迎二十大,建功新時代,五局鐵軍加油加油......”自信且豪邁的聲音背后,是現場80多名建設者500個日日夜夜的嘔心瀝血。

四組道岔,滿載榮企之夢

站在藍家店鋪軌基地  米的豎井下,4組42號大號碼鋼彈簧浮置板道床道岔直插隧道深處,看似不起眼的幾根鋼軌卻是項目最引以為傲的重器。

項目施工中所使用的42號道岔是全國首次將客運專線42號大號碼道岔應用于城市軌道線路中并增加鋼彈簧浮置板道床減振功能,這也是我國城市軌道交通中型號最大、長度最長的高速減振道岔。道岔全長157.2米,最長單體構件護導軌長49.192米,最重單體構件轍叉重13.2噸,道岔直向容許通過速度可達350千米/小時,側向容許通過速度為每小時160千米。

面對這樣的龐然大物,怎樣在狹小的井口吊裝?怎樣在隧道中運輸?怎樣實現安全澆筑?在國內尚屬空白。這一戰關乎項目成敗,滿載企業榮光。

面對現場道岔運輸條件有限、工藝復雜等困難,項目部邀請參建各方、行業專家深入施工現場考察調研,同時與西南交通大學開展科研課題,以42號道岔設計、施工、運營全過程壽命周期,通過有限元分析為基礎進行大量的理論計算及模擬推演作為技術支撐,創造性的提出“合江站軌排井道岔吊裝微變形大角度傾斜下井”、“1輛軌道車+4輛平板車通過地下線12號道岔小曲線半徑進行長大構件運輸”、“有限空間內進行157.2米的長大構件組裝、精調作業”等多個全國首例施工方案,經過專家評審或大量理論計算,保證現場施工安全、道岔形變、精調質量可控,成功克服了道岔吊裝微變形大角度傾斜下井、地下線12號道岔小曲線半徑運輸,有限空間長大構件安裝作業、浮置板道岔鋼筋制安復雜、長道岔精調控制難度大、大方量混凝土一次性澆筑困難等技術難點。

回憶起42號道岔吊裝、澆筑的整個過程,項目技術員楊淦仍舊難掩激動:“6月1號下午,經過幾個月的論證推算首組42號道岔終于迎來了吊裝下井的時刻,然而就在吊裝的那個過程,現場所有人卻都眉頭緊鎖、緊握拳頭緊盯這吊裝口,畢竟一個是理論、一個是實際,誰也不知道會發生啥意外,隨著時間推移,道岔終于巧妙避開墻面,一厘米一厘米的進入隧道口,現場高呼我們成功了?!?/p>

謀篇布陣,細微處見真招

進場之初,項目部就充分認識到工程規模大、工期短、跨度長、作業工序頻繁復雜的情況,第一時間組織技術、安全和相關職能人員開展調研,定下了“開工即大干,啟動即沖刺”的工作總基調,多項工作齊頭并進,正興灣、天府新、合江等鋪軌基地全部快速落成,為沖刺大干拉開帷幕。

在這期間,讓人眼前一亮的無疑是項目自行開發的積分超市和軌行區智慧調度管理系統。

“再積兩分就可以兌換一盒牙膏了......”,工人小馮對剛入場的工人趙姐講述著安全積分超市系統,半信半疑的趙姐說自己干了十多年工地了可沒見過不花錢就可以領東西的好事。然而,這樣的情況就真實的發生在項目正心灣鋪軌基地。

工友在上下班期間可以通過“安全知識考試、安全知識學習、安全隱患上傳、班前講話參與、安全技術交底”五種方式獲得相對應的積分。每名工友都可以自己登陸微信小程序實時查看積分情況,并且通過掃碼的方式也能做到隨時兌換商品。一定程度上能夠促使現場工人以及管理人員提高安全防范意識,同時也能提高其對于安全管理工作的參與熱情。例如安全隱患上傳這一途徑,工人一旦發現現場有安全隱患,便能立刻掏出手機拍照上傳,在人性化、智慧化的基礎上形成了人人參與安全管理的濃厚氛圍。

軌道工程不同于公路,大型設備都是在軌道上線性運行,就如同鐵路列車一樣,不可能臨時進行拐彎、靠邊行駛或停放等調整。這么長線路、這么多交叉作業,如何規范有序進行,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挑戰。

為此,項目部摒棄了傳統的“人工緊盯戰術”,利用軌行區智慧調度管理系統給整個區域交錯的人與物制定了一套“行動準則”。軌行區智慧管理系統包含人臉識別管理、人臉考勤管理、外來人員管理、工作票生成管理、出入口屏幕信息展示等。各作業隊提前一日將次日占用軌行區施工的計劃提報給施工管理調度員,由調度員向管理領導小組提交審批,審批核準后取得軌行區工作票,各作業隊憑軌行區工作票由施工負責人或聯絡員帶領,通過人臉識別+工作票掃碼程序驗證后,進入軌行區作業。當作業票內容因現場條件變化與核準的區段、時段不一致時,不能進入軌行區,各作業隊按核準施工完畢,現場施工帶班負責人確認工完料清,恢復行車條件后,施工負責人或聯絡員憑作業票銷點

同時,該系統還與安全教育、安全違章進行數據聯通,限制相關違規人員進入軌行區域。系統還與考勤管理數據連通,讓進入人員同時進行考勤打卡,考勤數據與工資發放系統進行了數據連通,確保農民工工資發放數量的準確性和及時性。安全環保部負責人李想介紹說:“這個平臺通過信息技術,把整個工地的每個人、每臺設備都納入其中,按流程設定運行規則,并隨時發出調度指令,確保各項相互交錯的工作條理清晰、高效運行?!?/p>

軌行區智慧管理系統大大提升了項目的安全管理及施工效率,將紛繁復雜的交叉施工變得條理清晰,為安全、有序、高效施工發揮了巨大作用,也為成都市軌道工程施工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時間不會辜負每一份付出與堅守,一年多的時光荏苒,成都軌道交通19號線鋪軌團隊在滿是希望的興隆湖畔,體會著蓉城的寒來暑往,盡情書寫著進場初期時的百頭千緒、揮灑大干時的酣然暢意、處理問題時的百般糾結、手捧碩果時的歡喜交集,詮釋著電建鐵軍通途筑夢的初心和使命。






【打印】 【關閉】
瀏覽次數:
Produced By 大漢網絡 大漢版通發布系統 日日摸夜夜添夜夜添无码_欧美性大交片_欧美zozo牲交另类_久久亚洲国产精品五月天婷